首頁>>行業資訊>>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行業資訊
促進汝瓷產業化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促進汝瓷產業化發展的調查與思考(之一)
汝瓷的歷史發展及影響
汝瓷是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北宋末年,宋金戰亂,窯址荒廢,技藝失傳,前后興盛不過二十余年,傳世品稀少,全世界現有記載的僅74件,彌足珍貴。解放后,在歷代陶瓷技師的努力下,汝瓷燒制技藝得以恢復,并不斷發展創新,汝瓷生產也不斷發展壯大,社會影響與日俱增。1988年汝瓷天青釉研制成功,2001年汝州市首屆汝瓷國際研討會召開,2002年“中國陶瓷?汝窯瓷器”郵票發行。2002年以來,連續舉辦了四屆中國汝官瓷杯全國書法作品大獎賽。近幾年來,玉松汝瓷有限公司、新嘉城汝瓷開發有限公司、朱氏汝瓷有限公司等汝瓷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產品先后贈送薩馬蘭奇、小淵惠三等國際知名人士和外國政要,并分別被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收藏。汝瓷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時代,成為汝州的一張名片。
促進汝瓷產業化發展的調查與思考(之二)
汝瓷產業發展的現狀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汝瓷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是從事的企業和個體戶數量不斷增多,已達40家,注冊資金近2000萬元,從業人員近2000人,年均實現產值3000多萬元。二是專業技術力量得到了加強。目前全市汝瓷行業擁有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0人,省級汝瓷工藝美術大師7人,孟玉松、朱文立還分別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三是生產工藝不斷創新,在器型和釉色上有很大突破。傳統汝瓷器型多為瓶、尊、碗、盤、洗等,器型較小,有“汝不盈尺”之說,釉色也多為天青、月白、豆綠三色。近幾年玉松汝瓷創作了童趣、虎枕、金蟾、仙鶴等新器型,其中童趣獲閩龍杯全國陶瓷原創設計大賽(汝州賽區)特等獎,虎枕被英國珍寶博物館收藏;玉松汝瓷、朱氏汝瓷和亨通汝瓷都有大件作品問世;另外玉松汝瓷的發光釉、宏寶汝瓷的浮雕畫技法等進一步豐富發展了汝瓷傳統工藝,分別獲得了國家專利保護。2008年全市汝瓷行業申請專利66件,2009年申請專利51件。2007年12月,平頂山市科技局審定玉松汝瓷研究中心為平頂山市級汝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是部分企業市場觀念初步形成。玉松汝瓷、新嘉城汝瓷等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在北京、廣州、上海、義烏等地設立辦事處、連鎖店,拓寬了銷售渠道。五是實施了汝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2004年2月,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產地保護辦公室審批,對汝瓷實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5年7月,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對汝瓷實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06年8月,先后成立了汝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汝瓷地理標志產品專家委員會,負責汝瓷專用標志申請、審查和使用監督。2007年6月,全市已有12家企業經核準使用。前不久,汝瓷還被評為河南省十大最具影響力地理標志產品。今年,又制定出汝瓷國家質量標準,并于10月1日發布實施。另外,于2002年10月成立了汝瓷協會,主要開展會員之間的協調工作。
促進汝瓷產業化發展的調查與思考(之三)
汝瓷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汝瓷產業的發展現狀無論是與汝瓷的歷史地位及社會影響,還是與今天汝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都是很不相稱的,與鈞瓷、青瓷的迅猛發展勢頭相比,汝瓷已經落在后面。經過調研,我們認為,當前我市汝瓷產業化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是沒有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當前,汝瓷生產以藝術瓷、工藝品為主,主要滿足高端市場需求,近年來業內對汝瓷是否應專注于藝術瓷生產,堅持走高端路線,是否應發展日用瓷論爭不斷,行業發展如何定位有待在思想上統一認識。同時,當前汝瓷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年產值低,基本上還處于各自為戰,自我發展狀態,產業發展目標、市場開拓、業內資源整合、行業宣傳推介等產業發展層面的重大問題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
二是沒有統一的引導協調管理服務機構。政府對汝瓷產業發展缺乏有效的組織引導,行業主管機構不健全,管理體制沒有理順,存在著多頭管理又無人管理的現象。中小企業局、質監局等管理部門之間缺少一個統一的工作協調機制,市場監管不力。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困難和問題不知向哪個單位反映,尋求解決。另外,在引導服務企業發展方面沒有形成合力,信息不能共享,企業和從業人員在參加展會、評先、評獎及宣傳推介方面信息渠道不暢。
三是市場有待進一步開拓。放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來考慮,目前汝瓷行業的市場規模很小,大量的市場需求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首先是從業人員市場意識不強,企業之間在市場開發方面發展不平衡。部分企業在產品銷售方面還停留在依靠某個單位來客贈送禮品的階段,主要靠人際關系做市場,眼光也僅限于汝州這個小市場,沒有很好地做到面向外部大市場尋求商機,不斷擴大穩定的市場需求,從而實現訂單化生產。其次是生產工藝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高端消費品市場的差異化需求和個性化需求,才能適應大批量生產的要求。第三是經營管理人才短缺,存在著重生產輕經營現象,不能很好地抓住商機,擴大市場影響力。
四是行業內無序競爭嚴重。目前大多數企業規模小,注冊資金100萬元以上的僅有5家,其中最多的不過600萬元,其余的多為5到10萬元,其中最少的僅5萬元,28家個體經營戶注冊資金均不足5萬元。發展水平低,為數眾多的個體戶還處于家庭作坊式生產階段。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嚴重, 40家企業幾乎全部為藝術瓷生產企業,產品類型大同小異。技術人員短缺,如手拉坯技師多數為外聘人員。品牌意識不強,知名品牌少,除玉松汝瓷、朱氏汝瓷、新嘉城汝瓷有較高知名度外,其余企業或剛注冊了商標,或根本沒有商標。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導致企業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壓力很大,從而出現互相貶損,粗制濫造,以次充好、假冒侵權等嚴重損害汝瓷品牌形象,干擾產業良性發展的現象。
五是對外宣傳力度不足。近幾年來,我們雖然舉辦了汝瓷國際研討會等大型宣傳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宣傳點的把握上更多是側重于汝瓷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側重于汝窯遺址和燒制技藝的開發和保護,對當前汝瓷的創新發展和行業推介關注不夠,使外界對汝瓷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的歷史中。同時,由于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對外宣傳不力,外出學習交流少,影響力不強。如去年在西安舉辦的國際陶瓷大賽中,汝瓷僅有1家企業參加。
六是多種因素制約企業發展。首先是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我市的汝瓷企業大多是個人投資,家庭經營,資金少,起點低,由于受固定資產抵押等條件限制,很難從金融機構借貸到資金,沒有資金支持,很難有較大的發展。其次是在土地使用、行政審批等方面阻力較大,打擊了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座談中,大多數企業都提出,企業有進一步發展的愿望,但是在辦理土地使用、行政審批手續方面太繁瑣,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感到力不從心。再次是技術人員短缺,企業又無力培養自己的技術隊伍,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促進汝瓷產業化發展的調查與思考(之四)
禹州市鈞瓷產業化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鈞瓷于1955年恢復生產,當時興建了三個國營瓷廠,培養了第一批技術人才。上世紀80年代,私營鈞瓷企業開始出現,9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和技術的成熟,鈞瓷步入發展期。2002年以來,禹州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鈞瓷文化旅游產業,鈞瓷得到了空前發展,原省委書記徐光春多次就鈞瓷發展作出重要批示。目前,禹州市有規模的鈞瓷企業有100多家,年產200萬件,產值達5億元,涌現了榮昌、星航等一批年產值超千萬元的鈞瓷企業。鈞瓷的發展也帶動了建筑陶瓷、衛生陶瓷、園林陶瓷、日用陶瓷及出口炻瓷的發展,全市有陶瓷企業近800家,年產值達50億元,年出口炻瓷近4億件,創匯5000萬美元。禹州市已成為中部地區陶瓷生產基地和炻瓷出口基地。禹州市發展鈞瓷產業的經驗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引導扶持。禹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鈞瓷發展,2002年以來,市委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鈞瓷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等多個扶持促進鈞瓷產業發展的文件。2002年2月在全國各瓷區中率先成立了陶瓷工業局,作為陶瓷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2007年市委又成立了鈞瓷發展委員會,由市委副書記兼任主任,負責鈞瓷產業發展的協調工作。2008年建立鈞瓷文化旅游產業實驗區,成立了實驗區管理辦公室,制訂了鈞瓷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并投入上億元資金打造神垕古鎮,已初見成效。在鈞瓷文化宣傳方面大力投入,2002年以來直接投入近億元,把鈞瓷作為禹州的名片來打造,提出讓人們通過鈞瓷認識禹州,了解禹州。先后舉辦了鈞瓷文化宣傳周、宣傳月、旅游節等活動,今年又投入800萬元舉辦第六屆中國鈞瓷文化旅游節,原省委書記徐光春親臨開幕式并給予了高度評價。本著讓從業者得實惠,放水養魚,扶持產業發展的思路,對鈞瓷企業實行定額征稅等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寬松環境。
二是加強行業管理,維護品牌形象。成立了鈞瓷協會,做好行業自律。加強對鈞瓷生產企業和經營商戶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引導他們自覺維護鈞瓷的品牌形象。成立了鈞瓷產品鑒定委員會,制訂了全省鈞瓷質量標準、鈞瓷行業管理規定,對生產企業和經營商戶從生產經營場地、技術人員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加強監管,要求殘次品不準出廠,不準入店經營。每年都由鈞瓷發展委員會牽頭,陶瓷工業局、質監局、科技局、文化局、物價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門共同參與,開展市場專項治理整頓,對查獲的殘次品、假冒品集中銷毀,凈化市場環境。
三是注重宣傳推介,不斷擴大影響。除了舉辦中國鈞瓷文化旅游節等大型活動外,還注意利用報刊、電視等媒體進行宣傳。先后邀請鳳凰衛視、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組制作宣傳專題片,開通了專門網站,出版了有關鈞瓷的書籍、畫冊上百種。出資300萬元,在電視劇《蘇東坡》中加了5集有關鈞瓷的內容,利用商業化運作模式拍攝了電視劇《鈞瓷蛤蟆硯》,在第六屆中國鈞瓷文化旅游節期間舉行了首映式。另外,還積極做到走出去進行宣傳。每年都由政府或陶瓷工業局牽頭,財政進行補貼,組織鈞瓷企業到北京、上海等地參加大型活動。同時,注重調動企業參與宣傳的積極性,榮昌、孔家窯等企業的宣傳投入都在百萬元以上,通過博鰲亞洲論壇、東盟峰會及國家領導人出訪贈送國禮的形式,宣傳鈞瓷名品,擴大鈞瓷的影響。
四是重視人才培養,打牢發展基礎。依托河南工大和許昌學院合作辦學,定期組織各企業技術骨干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批熟練的高級技術工人。目前,在許昌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陶瓷工藝實用人才班的同時,與許昌學院聯合辦學,開辦鈞瓷藝術造型設計專業,禹州市職業中專也正在積極籌備開辦陶瓷專業班。每年都在中國鈞瓷文化旅游節期間舉辦技能大賽,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同時,鼓勵具備條件的技術人員申報各級工藝大師稱號,著力培養一批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著力培養營銷公司和經紀人,不斷壯大營銷隊伍。
促進汝瓷產業化發展的調查與思考(之五)
建議和思考
1、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思路,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首先要提高對促進汝瓷產業化發展重要性的認識。要站在全國乃至世界高度充分認識汝瓷的地方特色優勢,把汝瓷產業化發展提升到充分發揮我市的比較優勢,發展地方特色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其次要進一步理清行業發展思路。汝州作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品位高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宋代就是宮廷用品,今天在國內外也具有潛在的巨大市場。汝瓷行業發展應當秉承其優良傳統,堅持瞄準高端消費需求,重視仿古瓷和藝術瓷的發展,在藝術上不懈追求,不斷升華,多出精品、名品,依靠精美絕倫的藝術價值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開拓市場。三要制定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對產業規模、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近期、遠期發展目標、促進發展的措施等進行細化、具體化,凸顯可操作性,并納入全市“十二五”發展規劃。
2、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產業引導。首先要大力宣傳和普及汝瓷的知識,使更多人了解汝瓷,喜愛汝瓷,提高汝瓷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推動需求,擴大市場。今年我們成功舉辦了“閩龍杯”全國陶瓷原創設計大賽,產生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今后還要更好地承辦全國性的陶瓷大賽、博覽會等大型宣傳活動,不斷擴大汝瓷在全國、世界的影響。要注重利用中央、省新聞媒體,做好汝瓷文化的傳播工作,做好互聯網上的宣傳工作。要在廣大干部中做好汝瓷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廣大干部當好汝瓷的宣傳員。政府在汝瓷宣傳推介中既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更要組織動員企業積極參與。其次要結合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汝瓷之鄉的濃厚社會氛圍。加大張公巷、文廟兩處官窯遺址的保護開發力度,擴大汝瓷博物館的規模,完善功能,使人們更好地了解汝瓷厚重的文化積淀。在宣傳汝瓷的歷史影響和藝術價值的同時,也要注重宣傳汝瓷的創新發展,使人們不僅了解過去的汝瓷,更喜愛現在的汝瓷??梢栽诟咚俟?、國道、省道等干線交通道路上設置汝瓷之鄉、張公巷、文廟官窯遺址等宣傳牌。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融入汝瓷文化因素,在合適的位置建設汝瓷文化主題公園、游園或汝瓷文化街,進行產品展示和工藝演示,讓人們在互動參與中加深對汝瓷的了解。第三要引導企業增強市場意識,積極參與博覽會、展覽會等大型商業推廣活動,不斷開拓和擴大外部市場。要注重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不斷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加強行業管理,促進健康發展。鑒于汝瓷產業發展現狀,我們認為汝瓷產業化發展有兩種模式可供選擇。一是整合現有力量,實現集團化發展。制定汝瓷行業管理規定,提升行業準入門檻,淘汰小作坊式生產企業及經營門店。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或者引進外資投向汝瓷業發展,組建汝瓷產業集團公司,通過公司化運作模式,有效整合現有力量,統一對外包裝宣傳,統一銷售經營,握緊拳頭沖市場,最大可能地形成發展的合力。對于投資興辦汝瓷企業的可以給予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另外一種是規范行業管理,提高行業發展水平。建議明確一名市級領導分管汝瓷產業發展工作,成立汝州市陶瓷業發展辦公室,履行行政管理、服務發展、綜合協調等職能。建議在騎嶺鄉207國道或煙風路兩側設立汝瓷工業園區,政府在土地使用、企業融資、人才培養和引進、稅費征收及行政審批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對相關企業進行重點扶持。要依據汝瓷國家質量標準,盡快制定汝瓷行業管理規定,規范汝瓷生產經營秩序。同時,充分發揮質量技術監督局汝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公室的作用,按照汝瓷國家標準對各企業產品實行分類分級監管,確保產品質量,維護汝瓷品牌形象。充分發揮好工商局的市場監管職能,嚴厲打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等違法經營活動。進一步完善汝瓷協會的職能和作用,教育引導從業人員堅決抵制相互攻擊、相互貶損的不良風氣,教育引導汝瓷企業內強管理,外樹形象,提升市場競爭力,謀求長遠發展,從而促進企業協調,強化行業自律,團結和帶領汝瓷企業和從業人員共同發展進步。
4、注重人才培養,提升創新能力。首先要推出更多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大師級領軍人物。當前我市汝瓷行業大師級人物數量少,年齡偏高,出現后繼乏人的局面。要加大新生代人物的培養、幫扶和宣傳力度,使其盡快脫穎而出。二是要加強經營管理及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逐步造就一支穩定的人才隊伍,為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打好汝瓷不斷發展的根基。要幫助規模大的企業招納引進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要充分利用市成人中專、技工學校的辦學條件,聘請景德鎮陶瓷學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對我市陶瓷業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聘請禹州市等外地瓷區的工藝技師開展技藝培訓。適當時機,可以在這些學校開設陶瓷專業,建立長期的人才培養機制。第三是鼓勵技藝傳承,鼓勵老技師、工藝美術師對新人進行傳幫帶,促使新人盡快成長。第四是鼓勵和引導技術研發和創新。要培養技術研發人才,培育技術研發隊伍。鼓勵和引導企業正確處理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的關系,在保留汝瓷本色的基礎上,加大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力度,使之更好地適應現代人的審美情趣,適應市場需求。市政府可以設立汝瓷創新發展獎勵基金,獎勵那些為推動汝瓷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人員。要加強法制宣傳,強化汝瓷行業從業人員的專利保護意識,依法打擊侵權行為,切實維護好創新研發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好他們創新發展的積極性,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汝州市委統戰部)
分享到:
- 上一篇:乾隆帝:汝瓷收藏的癡迷者
- 下一篇:汝州市將舉辦汝瓷創新設計大賽